2025年2月2日,清华大学启动了其标志性的“星火计划”,这一兼具创新与实践的教育项目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杰出人才。在众多院系的学员与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清华学子们将目光投向了欧洲,为期两周的“Sparkland——欧洲的创新研究”之旅拉开了帷幕。这一行程中来自19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员们将前往当地顶尖高校、实验室与科技公司,亲自领略全世界创新的先端实践。
随着支队于2月7日从丹麦启程,新的目的地——荷兰,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众所周知,荷兰历史悠远长久,自罗马时代便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大航海时代,荷兰凭借“海上马车夫”的称号迎来繁荣,建立了强大的殖民帝国。而今,荷兰依然在全球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以其出色的农业技术、金融服务和创意设计为世人瞩目。
本次探索之旅的首站是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作为“北方威尼斯”的阿姆斯特丹,以其纵横交错的运河和繁忙的北海港口闻名于世。这里不仅是文化艺术的中心,更是国际贸易与金融的重要枢纽。支队成员在这里即将开始与创新与科技的对话,诸多机遇也悄然等待着他们。
在2月8日,支队受邀参加了全荷学生学者春节联欢会,活动现场座无虚席,热闹非凡。中国驻荷兰大使谈践在会上发表了讲话,祝福留荷学子们新春快乐,并强调中荷关系的稳健发展对双方未来交流的重要性。他呼吁在座的青年们积极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贡献力量。
联欢会的游园会环节别具一格,陪伴着节日的欢庆,充满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氛围。支队成员们参与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漆扇、剪纸、花灯笼、捏泥人等趣味项目吸引了大家的热情参与,中华文化在这里不只是欢庆,而是跨文化交流的生动载体。
在荷兰的时光并非仅限于节日的欢庆,支队成员们还深入到17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近60个实验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拓展了全球视野。电机系的李昂同学深入荷兰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AMOLF进行研究讨论,聚焦于钙钛矿光伏技术的发展,探索减少器件稳定性影响因素的解决方案。在与Bruno Ehrler教授的交流中,双方探讨了多结光伏提升器件稳定性的必要性,引得李昂对未来的科研方向有了新的思考。
与此同时,软件学院的李晨宇选择了视频生成与理解为研究课题。在阿姆斯特丹大学的视频与图像实验室,他遇见了Cees Snoek教授,分享了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Snoek教授在交流中提出了视频理解过程中当前Benchmark存在的短板,激发了李晨宇对如何提升模型评估方法的思考。
同样,来自计算机系的李飞翰与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Kevin Sebastian Luck教授进行了具身人工智能的探讨。Luck教授指出了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问题,引发了对未来超人类表现机器人的发展路径的热烈讨论。
每一位成员都在与前沿学者的交流中,收获了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与视野。探微书院的陆奕捷聚焦于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借此机会探讨了辐射化学与药物释放的结合,丰富了其科研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
在这趟荷兰之行,清华学子们不单单是汲取知识,更是承载着未来创新的希望与梦想。在与不同学科的交流与碰撞中,支队成员们的科研与思考都得到了升华,展现出了中国青年的创新力量与无限可能。
此外,参与此次活动的每位学员无不感受到荷兰对科研的深度包装与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的模式,广阔的创新底蕴与思维模式赋予了他们新的启发。面对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全球科学技术竞争,门槛时代的来临催生出更多的学术争鸣,清华学子们正是这一浪潮中的弄潮儿。
未来几日,支队将继续在荷兰进行深入考察与研究,探索在创新精神激励下的科学发展与实际应用。无论是新兴科技,还是传统领域的创新,荷兰的经验与实践将为清华学子的人生道路注入强劲的动力,为他们的创新之旅开启新的篇章。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星火计划的学员们能够将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全球科学技术交流与人类进步贡献智慧与双手。END
供稿: 星火计划赴欧洲社会实践支队 编辑: 张昊宇 审核: 黄峰、徐宝宁、肖子欣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